HTTP缓存

HTTP缓存机制

HTTP缓存过程

第一次发送请求 - 服务器响应,响应标头带上Cache-Control、Expires、ETag、Last-Modified
第二次发送请求 - 先根据Cache-Control、Expires判断强缓存是否失效,如果失效,If-None-Match中的上一次ETag和If-Modified-Since中的上一次Last-Modified来判断是否变更,如果没有变更,返回304让浏览器使用本地缓存

image-20210808204737157

强缓存

Cache-Control

Cache-Control 是 HTTP/1.1 中新增的属性,在请求头和响应头中都可以使用,常用的属性值如有:

  • max-age:单位是秒,缓存时间计算的方式是距离发起的时间的秒数,超过间隔的秒数缓存失效
  • no-cache:不使用强缓存,需要与服务器验证缓存是否新鲜
  • no-store:禁止使用缓存(包括协商缓存),每次都向服务器请求最新的资源
  • private:专用于个人的缓存,中间代理、CDN 等不能缓存此响应
  • public:响应可以被中间代理、CDN 等缓存
  • must-revalidate:在缓存过期前可以使用,过期后必须向服务器验证

Expires

Expires 的值是一个 HTTP 日期,在浏览器发起请求时,会根据系统时间和 Expires 的值进行比较,如果系统时间超过了 Expires 的值,缓存失效。

由于和系统时间进行比较,所以当系统时间和服务器时间不一致的时候,会有缓存有效期不准的问题。Expires 的优先级在三个 Header 属性中是最低的。

协商缓存

当浏览器的强缓存失效的时候或者请求头中设置了不走强缓存,并且在请求头中设置了If-Modified-Since 或者 If-None-Match 的时候,会将这两个属性值到服务端去验证是否命中协商缓存,如果命中了协商缓存,会返回 304 状态,加载浏览器缓存,并且响应头会设置 Last-Modified 或者 ETag 属性。

ETag/If-None-Match

ETag/If-None-Match 的值是一串 hash 码,代表的是一个资源的标识符,当服务端的文件变化的时候,它的 hash码会随之改变

Last-Modified/If-Modified-Since

Last-Modified/If-Modified-Since 的值代表的是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

如何实现ETag?

Nginx中ETag是如何实现的: 上次修改时间 + content-length

缓存策略

题目:简述你们前端项目中资源的缓存配置策略
题目:现代前端应用应如何配置 HTTP 缓存机制
关于 http 缓存配置的最佳实践为以下两条:

  • 文件路径中带有 hash 值:一年的强缓存。因为该文件的内容发生变化时,会生成一个带有新的 hash 值的 URL。前端将会发起一个新的 URL 的请求。配置响应头 Cache-Control: public,max-age=31536000,immutable
  • 文件路径中不带有 hash 值:协商缓存。大部分为 public 下文件。配置响应头 Cache-Control: no-cacheetag/last-modified

但是当处理永久缓存时,切记不可打包为一个大的 bundle.js,此时一行业务代码的改变,将导致整个项目的永久缓存失效,此时需要按代码更新频率分为多个 chunk 进行打包,可细粒度控制缓存。

HTTP缓存策略

  1. webpack-runtime: 应用中的 webpack 的版本比较稳定,分离出来,保证长久的永久缓存
  2. react/react-dom: react 的版本更新频次也较低
  3. vendor: 常用的第三方模块打包在一起,如 lodash,classnames 基本上每个页面都会引用到,但是它们的更新频率会更高一些。另外对低频次使用的第三方模块不要打进来
  4. pageA: A 页面,当 A 页面的组件发生变更后,它的缓存将会失效
  5. pageB: B 页面
  6. echarts: 不常用且过大的第三方模块单独打包
  7. mathjax: 不常用且过大的第三方模块单独打包
  8. jspdf: 不常用且过大的第三方模块单独打包